Monthly Archives: April 2009

一个关于拍摄花草的Tips

1、光线。个人感觉肯定要逆光拍。才能突出花瓣的质感。2、角度。拍单株的就蹲下来,跟花同样高来拍。拍大片的花就站起来俯拍。一组片子中有单株、有整片、有花蕊特写。3、构图:把主题放在黄金分割线处。4、衬托:如果是单株红色的花,就找一些背景是白色的花来做衬托。光圈不要太大,避免背景过于虚化,看不出是什么物体。如果能排到蜜蜂、蝴蝶等动物采花效果更好,给画面中增加一些生机。5、对比:一片花中只把某一株拍实,跟其他的形成对比。6、形状:挑选饱满未凋谢的花。以及形状排列有规律的。

Posted in 兴趣 | 4 Comments

北展剧场只适合开演唱会或流行音乐演唱会

今天的皮埃洛·玛佐切蒂音乐会,证毕。 无比囧地听着乐队和男高音加上了低音炮和音响低噪之后的效果……

Posted in 音乐 | Leave a comment

知己: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我得承认,不是这部戏中的台词,或者节奏打动了我。它确实像mush说的不够好,或者像白话课文一样出现在历史剧中不像那么回事,或者快赶上哈姆雷特的长度过于冗长。但一部戏剧,并非像小说一样,只是其中的文字打动了你,也并非电影,是一两个镜头打动了你,话剧是从大幕拉开时起音乐,舞台上的声响,演员的那一个眉梢眼角,唱念做打,嬉笑怒骂,某块背景的拆与合,带着观众的心一点点沉入故事中,并给你呈现出这个故事最难以想象的结局。   顾贞观无疑是这个剧中最能出彩并塑造得最合格的角色。说到被人诟病的台词(其实郭沫若的历史剧中,哪句不是大白话),导演确实在吃《金缕曲》的老本,但顾贞观字字是血的《金缕曲》一出,加上冯远征羸弱孤独的背影,就奠定了整个故事悲壮苍凉的基调。这不是一个风雅的历史故事,跟明珠跟容若公子都没有本质的关系,而是任何年代任何人都会碰到的境遇。十几年的尴尬坐馆生涯为了一个虚妄的希望,汉人知识分子的清高抵不过朋友知己的真挚情义,一句“季子平安否”,已经足够令人潸然泪下,而最后一幕杏花茶馆前的似曾相识,让人回想起顾贞观几十年的守望,吴兆骞从才气横溢的大儒到奴才走狗的形神两异,二人的参商和错过,是个完满地照应了开头的结局。   刘欢的《去者》确实是这部戏吃的另一个老本所在。本来是为《胡雪岩》而作的电视剧主题曲,却与知己的故事配合得异常妥帖,除了音响师几处不和时宜地故意制造高潮外,大幕甫一拉开,三弦的前奏就把我带入历史的车轮中,而全剧中反复出现的主旋律:“无奈何青春逝去 无奈何江山真易改 情谊无价亦无保 天降仇敌忾 ”正是顾贞观一生的写照,配上整个舞台一面《金缕曲》的,真让人有山水迷离,地远天高之感。   其实没有《金缕曲》和刘欢的音乐,我可能会一样觉得这部戏不好;但这两样东西加上冯远征自身的角色特质挽救了它。看话剧真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活儿,一旦发现哪里不对,那真是越看越看不下去,但如果带着宽容地心态去原谅比如转角生硬吴兆骞性格过于脸谱等等缺点,还是会发现有可取之处的。   《去者》链接:http://www.tangs.cn/home/donald/sound/BackSound.mp3  

Posted in 兴趣 | 2 Comments

单身女人们的周五夜晚:和谐之诗法国古乐团

(PHoto from http://josejose.blogbus.com/logs/38417744.html) 一早接到小卡的短信,说有个什么音乐会。本来做好一人回家各找各妈的准备,结果被他忽悠说可能说全北京今年最好的演出,心想呆着也是呆着,而且真的好久没有去我心水 的中山公园音乐堂,就答应了。   下午正准备无聊地收拾东西离开公司,结果iris跟我说她晚上有活动。我心想,哼哼,我晚上也是有活动的,就问她,你要干什么呀?结果伊说,我要去听音乐会。我说,我也要去!伊说,我是去中山公园。我汗啊,就问,你跟谁去?结果她说了另一个人单身女人的名字。同一时间,msn上起码有两个单身女人发短信来问我晚上有没有安排。紧赶慢赶到音乐堂门口一看,我的天啦,不下五个单身女人聚在门口,除了ys同学作为唯一的男生蹦跶着四处做类似票贩子送票外。Girls’ party tonight?   说真的,音乐一响起,我就被吸引了。这个乐团所有的乐器都仿造17-18世纪的音色和弹奏方法,与现代音乐相比更为微弱的声音在音乐堂良好的音乐结构中被衬托得宛如乐在耳边。Claire的声音甫一响起,就让我感到什么叫“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观众都被美丽的音色震撼,虽然有个别观众比如我旁边的法国老太太睡得很香。基本都是古代法语,当然就是现代我也听不懂,却知道他们200年前的生活,牛羊青草,美酒鸟鸣,琉特琴的声音淙淙而过,没有任何吓人的现代电器和技术,正如今天晚上的演员手势机械,没有布景,没有华丽的炫技,似乎正在看200年前的音乐复活在我们面前,那是任何声光电都不能到达我们心里的。地铁口的黄牛,Pollini的生意明显比这边好,但演出结束后那观众发自内心的笑容和感动却不是商业运作可以做到的。   这个演出使我想起多年前在大学的时候听的上海四重奏。也是室内乐,我拿着10块钱的学生票坐在二楼侧座,听小提琴和大提琴交相辉映在《死神与少女》的第二乐章。我知道他们也许不是世界顶尖有名的乐团,可在那时,那样的音乐,那种细致而微妙的音色进入人的心里,只要一秒钟就够了。   附节目单:   节目 埃蒂耶纳•穆利尼耶: 《百鸟齐鸣》 夏尔•特斯耶: 香颂: « Je suis par trop longtemps » 埃蒂耶纳•穆利尼耶 《第一提琴幻想曲》 《嫉妒》 会饮曲:“朋友,让西班牙美酒把我们沉醉” 加斯科香颂: « L’auzel que su’l bouyssou » «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音乐 | 3 Comments

H&M opening party记

感谢优雅教主赏票,周三晚上去观赏了一下前门大街赏颇有排场的H&M opening。虽然前门大街整个没开,但据说第二天排队的场面已很壮观,有人雇了两个工人排队一口气买了12件同样的裙子,看来崇文区领导们逼迫H&M要进中国就一定要开在前门大街的做法颇见成效。   Opening party虽说是全场货品8折,但基本上没货,限量版也不发售。只有一堆一堆的丝袜和一堆一堆的帅哥gay们在黑夜中游荡,还有我挑了又挑啥也挑不出来的衣服。最后终于找到了我之前贴在博客上的那个白色水手帽,买下,iris则对着一堆包发呆。两个小时后我们俩抱着为数不多的战利品,坐在出租车上揉穿着高跟鞋的脚。   期间被一路透记者采访,我假模假式地说在欧洲就喜欢这个牌子的,其实心里在想的是,在欧洲谁看啊,也就是一街版Baleno。但不知为什么,我确实觉得zara,mango和H&M进入中国之后值钱了不少,就像20年前的麦当劳和肯德基一样。嗯,我决定对这个比喻沾沾自喜一下,就像H&M可以对中国商场里的那些佛山昆山牌子沾沾自喜一下一样。   Btw,当天中午在香港马会门前和B讲电话,竟然有个经纪人递给我张名片自我介绍,竟然还是个一堆名模所在的经纪公司。我咧着嘴笑把他送走了之后心想,哼,这眼力还经纪人呢,没看我穿了双史无前例的高跟鞋么。

Posted in 日记 | 12 Comments

My H&M spring style (test)

Posted in 日记 | 6 Comments

歌剧节的tosca

上周去看了歌剧节首演的内部公演,张立萍和戴玉强的歌剧托斯卡。我是外行,主要是看个热闹,绝对看不出小卡说的那种oversing啦又是什么意大利语发音不标准啦,只觉得歌剧中的唱段和京剧一样真是好听,但一到说话就变得怪里怪气,在这点上,京剧和歌剧还真是有相似之处。据说内行们都很看好张立萍,戴玉强就完全靠天赋,刘跃简直是一头汗,只有李心草的乐团还是拿捏不错。不过在我看来,最沁人心脾的是《为艺术,为爱情》和第一幕的《奇妙的和谐》,颇有点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惊艳,《今夜星光灿烂》就有点过于激动,控制不当。 导演的苦心还是有的,舞台的布置和情节的设计还是挺让人流连忘返,但到后面明显有点江郎才尽地往奥运会开幕式上靠,一打蓝灯满天星光,还真以为是今夜星光灿烂啊。其实我觉得,歌剧除了保持自己的庄严气氛之外,还是可以尽量学习一下先锋戏剧什么的,上次《明朝》的布景就很是惊艳,据说《樱桃园》也搞得颇为不错。 顺便要说一下歌剧厅的内饰。这个内饰真是四六不靠,不知所云。说到富丽又不够奢侈,说到现代又不够朴素,弄一红不红紫不紫的幕布还在演出前打个模棱两可的logo,中国离世界一流国家还有多远,看看大剧院歌剧厅的幕布就知道了。

Posted in 音乐 | 3 Comments

纵贯线穿过北京:4万人K歌大会

我激动的爬上电脑,向大家汇报工体(场)进行的4万人K歌大会的盛况。   其实我一直没搞懂这四个人为啥组个乐队。纵贯线的问题在于他们的集合是想吸引各个年龄层和爱好层的观众,搞“团结就是力量”,结果受众反而比较分散,罗大佑的听罗大佑的,顺便听听李宗盛的,周华健的自己听自己的,张震岳的都是戴着小牛角举着荧光棒的。一个乐队需要鼓手,除了这个阿岳可以勉强胜任之外,三个主唱或主音怎么办?节奏呢?贝司呢?键盘呢?很难分啊。于是四个人在一起唱的歌就只能是戏谑地罗大佑键盘办办奏,或者四个人每人抱着一个木结他唱民谣了。   这个问题就造成了今天的演唱会上,观众各听各的情况。我前面坐着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妻,一看就是年轻时听罗大佑过来的,连《现象七十二变》这种歌都会唱,对张震岳就完全无感;我后面的小mm听到《当爱已成往事》时说:“这个没听过!”当罗大佑说到1982年时,敢开地说:“那时我还没出生呢!”最雷的是唱到《你的样子》的时候,竟然说:“这个还没有张杰在快男的时候唱得好!”我一头暴汗……   不过,他们在一起的目的也并不是真为了乐队。四个人各有优点,各有长处。周华健的嗓子一流,都这么老了依然清澈全场,不论谁的歌都唱得比原唱好听;张震岳敬业而活跃的热场,李宗盛有唱不完的好歌,而罗大佑基本上没有任何评价可以撼动他在流行音乐中的地位了吧。我很荣幸地发现自己除了周华健的歌其他人都会唱!并且在罗大佑和张震岳出场的时候还可以尖叫!所以3个小时K得很happy。   歌曲总是让人回想过去和现在。《光阴的故事》让我想起大二的时候大四毕业的法体班上师兄的春节晚会,顺便迷倒了一批小mm;《歌》的意境是某个大学同学介绍给我的;张震岳无比温柔地唱《爱我别走》让我怀念去年年末他在北展的那场演唱会,冬去春来,当时同去的Bird已经在大洋彼岸。我给Bird打电话,结果无人应答,真让人郁闷。顺便说一下,罗大佑说他写第一首歌《歌》的1974年也正好是张震岳出生的那一年,于是阿岳唱到“黑漆漆的孤枕边是你的温柔”那温柔青涩的声音怎么听怎么让我觉得他好像罗大佑儿子……   下次看他们或者类似的演出一定要狠狠心买个场地票,今天我只能和mush在大屏幕上找人 ,活人根本看不见!

Posted in 音乐 | 6 Comments

我们为什么孤独

最近我突然发现身边有很多不算大龄的剩女(插一句,其实剩女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如果叫剩女,那是谁剩的?),基本资料都是年龄在24-30左右徘徊,独立(部分有女权主义倾向),工作收入不错(大部分有房,小部分有车),感情一片空白。不知道是不是我交际范围的原因,在我周围基本上看不到小鸟依人经济也依人的小女生,可能那些女生都早嫁入侯门不跟我玩了吧。 其实之前有男生跟我摆迟过这个道理,但他是以剩男的角度出发的。他说,他之所以找不到女朋友,是因为他的年纪以下开始贯彻独生子女政策,所以比他小的女生跟与他同龄的男生相比少很多,市场竞争更激烈。但如果照此理论,女生应该不会剩,还会多……该男生此前一直向我抱怨找不到女友,之前均不成功,后来发现他的benchmark只有一个:漂亮。后来我说,给你介绍个漂亮的,结果人家在此前的十几天内已经搞定了一个,只有一个词:漂亮。此人具体姓名我就不说了,自己站出来吧,呵呵。为了给此男拉个垫背的,另一个男生的故事是,他找的女孩要打9分以上(满分10分),据Bird说,我这样的算3分,此男也自己站出来吧,呵呵。 基于以上分析均不靠谱并更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决定从女生的角度考虑一样。女生1, M,长相清纯工作努力收入不菲有车有房,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跟我说,我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才开始过“自己”的生活。我说,是啊,我们19,20岁的时候都在干什么啊。跟同校的师兄谈谈恋爱,无病呻吟点小情小调,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自己脑子进水。当你开始想到“自己”的生活,对“自己”好的生活的时候,一晃已经快到30,人家有妻有女家庭美满,你还在一个人说,对“自己”好一点呢。 女生2,I,善良可爱为人豪爽工作体面出入上层,上周六刚去相了个亲,回来跟我说,你说我一想到以后要跟一个见面根本没有感觉的人结婚,组成家庭,我肯定会出轨的!我说,你以为自己还处于青春期呢,相亲哪有感觉只有目的,幸运的以后可以培养感觉,在你这个年纪相亲还要感觉就要被社会抛弃。其实我一直很想说得狠一点让她们想得开一点,但其实我心里特别心酸,尤其是听到她说,那个男生后来来约她的时候她大哭一场,觉得从此就要跟没感觉的人在一起的时候,那种语气就让我觉得着实有共鸣。 女生3,W,不巧也上周六相亲回来,对方是个离婚男。W当年在学校也是人见人爱人见人追的那种,后来因为某种原因结束感情,就死活碰不到合适的。我说就你这工作性质,别说碰到合适的了,就碰到个人也难。整天朝九晚五的,除了相亲就没有其他出路。我们还是继续看话剧看戏为不存在的人感慨去吧。。。。 女生4,S,和I在一个公司,聪明可爱说话风趣…… 女生5,H,上海小妞,有北方女孩的大方和南方小孩的文艺…… 女生6…… 女生&…… 大家可能看出来了,我在为她们写变相征友贴。这几个代表性女生,每个人在我眼里都好得不得了,恨不得如果我是男生就一娶娶俩的那种,没,人,结婚。上面提到那个男生也很有代表性,他们的眼里就一个字:漂亮。哦,我文盲了,是两个字,不过这两个字我们十年前有,那时候没嫁。 我们为什么孤独?我们每天兢兢业业工作,在事业上努力追求,我们生活独立,会给自己做菜打扫卫生布置家庭,我们甚至还保留着学生时代的理想主义和乌托邦,但我们回家的时候,家里的灯光永远是北京城某个角落里孤独的昏黄的那一盏。其实我不觉得孤独是坏事,但请不要再用“剩女”这个词修饰孤独。如果30岁就变成剩女,那40,50岁的女人是什么,剩菜?让我们继续孤独下去吧,我们在看电影时流的泪和写文章时的心,总会有更合适的人理解。起码在这个年纪,我们有比“漂亮”更超脱的东西。

Posted in 日记 | 51 Comments

FAT ART总攻略 新青年玩转”胖子”艺术

FAT ART总攻略 新青年玩转"胖子"艺术     2009年4月17日至5月3日,摩登天空将与北京今日美术馆联合举办名为Fat Art的艺术展。这也许将是今年最重要的艺术事件之一。但一切也并非那么严肃,与其说是一次艺术展览,不如说她更像是一次"当代艺术游园会",学术性与娱乐性混搭而出一个热闹的艺术现场:美术、装置、音乐、科技、美食……这里有学院派们梦寐以求的视听营养,也有新青年们狂热追随的潮流指标,Fat Art给艺术展赋予了一种最酷的玩法!   一、             Fat Art是什么   Fat Art并非是与"胖子"有关的艺术展,而是由摩登天空与今日美术馆于2009年创办的艺术年展,定位为大型多元化互动性年度艺术展。   在拥有摇滚明星、艺术家、创意企业家等多重身份的摩登天空老板沈黎晖看来,梦想没有边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在这个以瘦为美的世界,摩登天空却变"胖"了,他们 进军当代艺术领域,创办名为"Fat Art"的艺术年展。这个名字正像他们一贯的气质:年轻、颠覆。4月17日,这个以"胖"为名的艺术展将以音乐为切入点,结合视觉艺术,在今日美术馆三号展馆内举办。    这个系列年展之所以被命名为"Fat Art",意在表达比传统的艺术概念更包容、更宽泛的概念。创办者认为:艺术不应该是孤立的,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更不应该存在任何界限,Fat Art将以原本的艺术概念为核心,周边无限扩展,就像艺术在不断吸收周围的各种元素。   二、             代号"目耳计划"   "目耳计划(Music to My Eyes)"是2009年第一届Fat Art艺术展的主题名称。策展人为世界知名的现代艺术评论家Karen Smith。包括刘野、颜磊、安尼瓦尔、Mathieu  Borysevicz、徐若涛、乌尔善等在内的诸多重量级艺术家将参与其中。   在这里,视觉艺术与音乐将会被大胆地融合在一起,视觉作品不再是孤立的架上风景,而是可以通过与音乐的结合,带给观众通感体验的新鲜玩意儿。这是一次跨界艺术行动,是一次声音与视觉的奇特体验之旅,将架上作品密码破译成声音元素,突破传统艺术概念,给你奇妙感知体验。   同时,"目耳计划"会推出一系列周边主题活动,如讲座、论坛、演出和影片放映等,将更广泛的年轻潮流群体吸引至艺术展,除学术气息之外,并将艺术展赋予时尚、跨界及多元的概念。在现场还将有包括新裤子、旅行团、脑浊、Dead J在内的国内知名乐队/音乐人的现场音乐表演,以及丰富多彩的周边活动。   整个活动更像是一个以艺术为核心的新青年文化大型活动,也是国内首次出现带有户外元素的大型跨界艺术活动。Fat Art将是这个春天最大且最有创意的艺术事件之一。   三、             他们是Fat People   作为世界知名的艺术评论家,Karen Smith受邀担任2009年Fat Art的策展人。在她的策动下,多位重量级的艺术家将参与到艺术展的计划中,他们来自全球各地,秉承不同的艺术理念,但这一次他们将颠覆原有的传统艺术观,与摩登天空擦出叛逆的火花。他们知道,在Fat Art的理念下,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发生的。   首届FAT ART的主题"目耳计划(Music to My Eyes)",将在传统艺术与声音艺术之间架构桥梁:刘野利用现场的播音设备,将自己所画的几位肖像画中的音乐艺术家的音乐在画 布前播放;徐若涛将自己的画作按照颜色编码,由音乐家对应翻译出一段音乐作品;颜磊将在现场令参与者体验一支摇滚乐队在后台所感受到的时间与空间;而安尼瓦尔将利用吸 音设备创造一个完全没有声音的房间……在这次展览中,所有的尝试几乎都是前所未有的。   摄影艺术家陈曼为参展艺术家拍摄了极富个性的肖像照,而知名的设计师(同时也是P.K.14乐队的鼓手)雷坛坛则担任了艺术展的平面设计总监,来自摩登天空的音乐家Dead J与格非等人分别为艺术家创造现场音乐,一本由艺术展衍生出来的同名跨界文化杂志也将在展览期间推出。   Fat Art就像是一次艺术的盛宴,将所有这些艺术明星集结在一起,他们就是the Fat People,尽管身形不胖,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足够庞大。   四、             All About the FATs   Fat Art是一次特立独行的艺术展,丰富多彩的周边活动使她与以往严肃的展厅展览迥然不同。这里肯定有学术的空间,但却并不缺乏娱乐的氛围,她再次证明了—-任何成功的宴席,一定都是荤素搭配的……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兴趣 | 2 Comments